(2020-05-25)公眾議題都可以被討論,但應該在有一致的目標上討論,而不是各自以片面的角度各抒己見...

(圖:柯文哲Facebook粉絲專頁)

(2020-05-25)台灣到5月24日為止,已經連續六週(42天)沒有本土病例,在疫情稍緩之際,各地用餐和旅遊人潮逐漸浮現,一些原本的管制指施也被重新討論。台北車站大廳於二月底因疫情關係,禁止民眾席地而坐,當時由於疫情正在風頭上,也沒有人提出異議。

今年5月24日是穆斯林的開齋節,從2012年起,印尼移工在開齋節於台北車站大廳聚會,台鐵從一開始的「限制」,到這些年來的「管理」,也讓台北車站大廳一年一度的穆斯林開齋節變成是一項傳統。

 

今年由於疫情的關係,台鐵於日前宣布,為了避免群聚感染,因此停辦今年在台北車站大廳聚集的開齋節,同時以「有礙觀瞻」為由,要評估未來是否還會開放台北車站大廳席地而坐,引來社會上極大的反彈。

即使交通部宣布並沒有要永久禁坐,在疫情後會重新開放,卻止不住反彈的民意,有民眾甚至發起「坐爆台北車站」的活動,而台鐵針對民眾的活動,也從一開始的「開罰」變成「勸導」,一場台北車站大廳是否開放的爭議連結了對外籍移工歧視的話題於焉展開。

台北車站大廳的黑白錯落地板是一個特色,過往也有人觀察並以心理學的角度解釋為什麼人們比較喜歡坐在黑色的格子中。事實上,台北車站大廳在早期是有擺設椅子,但當年以座位常遭街友佔位為由,於2011年台北車站改建之時,一併移除大廳的所有座椅,久而久之,大家也都習以為常。

此回台北車站大廳是否重新開放「坐位」會引起爭議,導火線是取消今年的穆斯林開齋節所衍生出來的「歧視」爭議,但台北車站大廳並不是為了穆斯林開齋節而設置,所以這個討論似乎有點被放大解釋而模糊了焦點。

台灣既然開放外籍移工,自無歧視的理由,需要國外的人力而引進台灣,卻又帶著歧視的眼光看待,自然不為常理所接受。

但穆斯林的開齋節一年才一次,用禁止開齋節的規定放大到歧視外籍移工,似乎有點藉題發揮,更何況連台北清真寺今年都因為疫情而取消了開齋節的禮拜儀式,把台鐵禁止台北車站大廳舉辦今年的開齋節連上歧視外籍移工,倒也太過牽強而讓議題失焦。

如果真要討論台北車站大廳是否要開放席地而坐,應該把歧視移工的話題拿掉,先回來討論車站大廳的設置目的,由目的來討論做法比較合適,否則,一旦討論參入了歧視移工的話題,就會變成民粹式的討論,而政府也說不出來為什麼要禁止(有礙觀瞻的說法太主觀),最後的結果一定是從善如流的開放(今年的開齋節在有管制的方式下,仍然在台北車站舉辦)。

(​圖:筆者《行銷金三角》一書)

任何問題的討論,不能只看問題的「現象」,要從問題的背景找出關鍵,才能對症下藥而不會流於主觀的判斷。

車站大廳的功能如果是讓人潮流動,可以通過大廳到要去車站的某個位置,若以此目的來看,維持大廳動線的暢通倒也沒有不對。

但若車站大廳的功能是為了提供在車站侯車人群休息之用,那麼不要說開放席地而坐,更要思考如何讓旅客坐的舒適和安全,特別是一些老弱婦孺更需要有一個休息的地方。

若車站大廳的功能是為了舉行活動,那麼就應該要有活動管理辦法,包括舉辦活動和沒有活動時的大廳使用規範⋯⋯。

當車站大廳設置的目的不同時,討論的重點也會不同,而各方的討論才能回歸理性,針對關鍵目的來討論,而不會各自解釋,無法有共同的看法。

台北車站大廳是否開放席地而坐,筆者的觀點是在不影響搭車民眾權益的前提下,可以回復席地而坐的「默契」,不需要特別說明是否「開放」,只要讓動線順暢,自不需特別禁止。

席地而坐並不是一個舒適的休息方式,過往民眾會在台北車站席地而坐,也多是在等人或坐下來休息,其實並沒有什麼特殊目的,因此也沒有需要被禁止的地方,至於台鐵早先表示的「有礙觀瞻」,則是一個主觀而難以被認定的理由,車站本來就人來人往,不可能要求民眾都排的整整齊齊或照路線前進,即使不坐下來,人潮的移動也不是什麼賞心悅目的畫面,這也是為什麼台鐵以有礙觀瞻為由,又碰上穆斯林的開齋節,會導致那麼大的爭議。

公眾議題都可以被討論,但應該是在有一致的目標上討論,而不是各自以片面的角度來各抒己見。公眾議題的結果不會讓全民滿意,但如果全民都搞不清楚要討論什麼,只是讓媒體隨著容易引起爭議的方向而導引風向,那麼一陣討論下來,也不一定會有真正符合公眾利益的結果。

溫慕垚專欄-新冠肺炎疫情相關閱讀
口罩售價該超過5元嗎?
台北車站大廳是否禁坐有什麼好討論的?
疫情後的行銷思維
防疫與經濟
武漢肺炎造成的市場大洗牌
大甲媽遶境該取消嗎?
武漢肺炎的機會財
只做對一半的口罩之亂


延伸了解
筆者的行銷社群:行銷金三角臉書社群
筆者的行銷部落格:行銷金三角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