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號572期動腦雜誌)複雜、破碎、多元的行銷環境,新的一年如何打造穿梭虛實維度的無界線體驗,營造共好、共融的生態圈,帶動消費商機。
當品牌不再被局限於線上或線下,而是在虛擬與實體之間創造無縫的融合,如何為消費者提供更豐富且無斷點的旅程,超越傳統邊界,塑造出零界線的購物體驗?《動腦雜誌》與台灣廣告主協會於11月10日在大直典華共同舉辦「2024消費大趨勢論壇─New Zero:零界線」,邀請傑出企業分享趨勢洞察與品牌創意策略,幫助更多品牌預判未來市場型態。
今年的協辦夥伴及策略支持夥伴有,群邑媒體集團、媒體庫、MESh+、春樹科技、台灣尼爾森愛科、凱絡媒體、WeMo、全家便利商店、偉門智威。
動腦發行人吳進生則表示,關心趨勢就是關心未來,關心未來就是關心你我明天會怎麼樣。他引用人類學家瑪格麗特名言:「永遠不要懷疑,世界總是由少數三、二位自認為能改變世界的人改變的,而不是那些自認為不能改變的人改變的。」並祝福大家想像力飛揚,成為人人的祝福。
台灣廣告主協會理事長曾盛麟致詞提到,瞬息萬變的市場挑戰從未停止過透過本次論壇回顧2023、展望2024,期待與各界探討未來如何共融、共變,讓品牌真正走進消費者的日常生活。
動腦論壇活動現場
圖片來源:《動腦雜誌》
動腦雜誌發行人 吳進生
圖片來源:《動腦雜誌》
台灣廣告主協會理事長曾盛麟
圖片來源:《動腦雜誌》
活動議程
圖片來源:《動腦雜誌》
展望2024 掌握快消品成功方程式
台灣尼爾森愛科客戶卓越部部門長 林宇凡
講師簡介:林宇凡具備超過15年快消品市場行銷研究與顧客成功管理經驗,於尼爾森愛科公司任職13年,負責台灣數據服務遞交、客戶顧問諮詢,以及產業分析等業務。
今年整體亞太區快消品市場,在上半年相比去年同期成長4%,檢視各國,則呈現三種不同成長態勢。開發中國家,如東南亞各國,連續兩年呈現高度成長,原因是新冠疫情在2020、2021年造成較大衝擊,導致市場基期較低,近來復甦帶動高度成長。
已開發國家,如韓國、新加坡、台灣,疫情期間帶動囤貨品類需求,電商市場高度成長彌補實體通路的衝擊,快消品在過去兩年維持穩定小幅成長。以台灣來說,從2020年至今維持連續四年正成長。
而中國與香港近兩年呈現較低迷態勢,中國去年度內需緊縮,加上中美貿易戰爭影響導致外商投資減少,2022年呈現負成長;香港則因疫情高峰發生在去年第一季,帶動當時囤貨潮,今年上半年在高基期下呈現負成長。
通路板塊轉移與漲價策略
根據台灣尼爾森愛科在2022年之調查,約五成的消費者因疫情考慮開始使用電商購物,且疫情趨緩後,其中47%的人選擇繼續在線上進行採買,顯示電商受益於疫情擴張其滲透率,電商因此是所有通路型態中銷售佔比增加最多者。
林宇凡提到,食品飲料類產品在線上的銷額成長已來到9%,家用產品則成長了11%;其中,個人用品和家用產品為帶動電商主力,過去一年,廠商操作更多組合型商品或任選型促銷賣場,成功帶動相關品牌之高度成長。
雖然市場回溫,但廠商與消費者都須面對原物料與產品漲價之壓力。尼爾森愛科調查亞太區以及台灣消費者對漲價的看法,台灣相比整體亞太區,感受更深,且六成認為物價將持續上漲,已有預期心態,那麼廠商該如何操作?
由於整體快消品絕大多數品類群平均價格皆明顯上揚,依照銷額與價格成長率之不同,市場又可以分成兩大品類區塊。
其中家用產品、酒精、飲料等品群,市場成長「價量雙漲」,市場特性為新品比例低,且既有長青品項價格雖小幅上揚,銷量仍維持正成長。以廠商來說,新品可以進攻中高價格帶之定位,而既有品在價格策略上則可穩中求勝。
另一方面,「以價帶動」的品群包含冷凍食品、零食點心、洗衣與個人用品等,市場的既有品漲價幅度較高,但跌幅也高,廠商需不斷操作新品,以新汰舊,但市場高價化趨勢更為顯著,廠商如果操作新品,可以進攻超高價格帶。
林宇凡表示,不同品類與產品,仍有不同的價格彈性。像是個人用品、寶寶用品、寵物用品,即使漲價顧客還是會買單;而飲料、洗衣產品、麵包等一旦漲價,消費意願就會明顯降低。因此行銷人應掌握貨架與促銷價格彈性之魔術數字,是訂價策略的核心指南。
精準投放促銷資源 滿足新品附加需求
尼爾森愛科發現有六成的產品促銷價格彈性低,在短期促銷活動中沒有得到有效回報。林宇凡指出,寵物、家用、個人用品的促銷相對效率較低,建議品牌避免將過度的促銷資源投入在相關產品。反觀飲料、寶寶與洗衣產品的促銷則是有很好的效果。
在新品策略上,重要性可見增長,有77%的消費者願意購買新品。食品飲料開始走向無糖、低卡需求,無糖的碳酸飲料就成長超過三成;日用品上,消費者期望多一些複合或進階功能產品,無論是化妝品、口腔與個人保養品,皆有四成消費者認為其附加價值相當重要。
總結來說,過去一年,食品飲料的消費呈現「少一些」趨勢,消費者期待減少不健康因子,滿足樂活需求;用品類產品,則消費呈現「多一點」趨勢,消費者期待增加複合功能、進階功能。
創意的復興 由AI生成的消費者定向內容
GroupM Taiwan, Deputy General Manager, Investment, Sheldon Dsouza
媒體庫數位總監 柯皓程
講師簡介:
Sheldon Dsouza擁有14年以上的新媒體、內容、行銷經驗,持續與集團旗下媒體代理商密切合作,致力於推動整合內容、媒體和數據驅動的實踐,讓廣告更好的服務人們。
柯皓程擁有10年以上的數位行銷豐富經驗,專注於數位轉型、數位策略發展、科技運用和媒體成效,服務品牌客戶涵蓋快速消費品、汽車、娛樂、消費電子、健康補充品等領域。
隨著Cookieless的發展,消費者的個人資料、興趣、標籤能被運用的方式,愈來愈受限制。品牌與代理商如何在已知的數位環境中鎖定受眾,並提供符合需求的個人化廣告訊息?
Addressability的解決方案
GroupM Taiwan, Deputy General Manager, Investment, Sheldon Dsouza在演講中提出Addressability(消費者定向)的解決方案,以數據做為核心,透過AI反覆進行「產出個人化訊息」、「AI學習與優化」、「即時性的提升」的過程,提供受眾相對應適當的個人化內容。
Addressability的應用層面相當廣泛,而基礎架構在於把受眾做到精準收攏,從受眾的喜好、回應、預期想到產生的結果,來產生受眾群體。搭配可用資產,包括:不同頻道、內容上的應用,以及動態模板使用,進而建構出決策樹的模型,做為Addressability個人化的重要骨幹。
此外,也能將以實際消費者為對象的年度調查研究資料,同步放入Addressable解決方案中,以豐富AI學習的過程,補足後cookie時代對消費者興趣和行為的理解,達到深入了解消費者的目標。
媒體庫數位總監柯皓程則針對,Addressability實際案例、應用方式、技術架構的內涵,進一步說明,在創意方面,Addressability解決方案,可以運用生成式AI將商品圖片、介紹文字,做到個人化搭配與推播,並且以動態模板做即時的更換。例如,針對消費者不同喜好、地點、天氣、語言,產出多種不同個人化的廣告版本,幫助廣告精準有效。
而透過後台Creative insights dashboard針對創意素材的分析,則可以讓品牌很快了解,有哪些素材中的元素是消費者所喜好的,以及當中帶有哪些重要的訊息、消費者需求,以及成效表現是否良好。進而思考,在所有的元素中,是否需要重組或即時優化,以達成預期的成效與需求。
Right person, Right message, Right time
在企劃階段,也會透過AI的工具,去發展消費者個人化所需要的資訊源,過去這些素材,可能是透過企劃者的個人經驗搭配調研,去推測消費者喜好。但透過AI的協助,可以更快幫助品牌知道,如何針對不同的消費族群,去展開對應的創意內容方向、素材切角、和文案構成。
在Imagine系統中能透過交叉分析,產出一個矩陣文案建議,幫助品牌在企劃的階段,提供Addressability方案更好的想像,只要在生成式AI平台,輸入需求及選擇受眾、搭配使用情境,就會產出建議,而這個建議不只是文案,還包括圖片,所以在規劃階段,就能產出初步腳本。
「right person, right message, right time」讓消費者看到廣告,並覺得這個廣告跟他們有相關,才有跟受眾進一步溝通的機會。
運用數據以及消費者訊號架構的樹狀決策路徑,可以幫助品牌去思考、規劃,鎖定消費族群、想要溝通的訊息、以及不同的頻道、版位、目標,交錯出很多不一樣的素材。此外,除了運用一些第三方資訊、媒體資訊去做快速的個人化資訊外,品牌也可以結合自身第一方數據,與透過消費者即時反饋來加強與優化,幫助這個決策樹,完成完整的歷程與路徑。
更多元廣泛的運用:影音,戶外到家中電視
Addressability不僅限於banner,還能更廣泛的被運用在影片、聲音廣告,甚至戶外廣告上,都能達到以消費者定向為基礎的個人化內容,例如,可以將影集的置入商品做即時的替換,所以即使大家看的是同一部影集,但每個消費者所看到的置入商品,可能都不相同,直接有效提升消費者互動率。
戶外媒體方面,則是針對消費者不同的訊號源給予不同的資訊,讓受眾看到不一樣的戶外廣告。而透過訊號結合,甚至可把這些人是否真的曾經到過此地,對廣告有沒有興趣等數據,回收到線上系統做到不斷學習。
再者,持續在發展的Addressable TV,則是透過家戶分類,讓不同的家戶廣告內容不相同,並且除了廣告本身不一樣,同樣的廣告,也可以用不同的創意方式來呈現,以達精準溝通。除了品牌投遞資訊外,還可以讓消費者自己產出內容,讓其有參與感,在社群上達到良好的互動效應。
社群煉金術 網紅行銷新解
凱絡媒體Head of Digital Media 呂佳純
講師簡介:呂佳純擁有20年以上的媒體代理商經驗,橫跨企劃策略、客戶經營、媒體資源整合。目前負責凱絡網紅行銷部門,帶領團隊共同經營凱絡媒體YouTube頻道、社群看凱絡IG帳號,持續挑戰跨域玩行銷。
2023年,DMA(台灣數位媒體應用暨行銷協會)公佈去年台灣數位廣告投資量,其中網紅業配、直播為所有類別中成長幅度最高,成長35%,規模將近60億元;另外,據KOL Radar資料,台灣網紅的數量從2022年的8萬名成長到25萬名。那麼錢進來了,網紅人數也增長,是否可以理解這個市場正在蓬勃發展?
呂佳純分享,其實社群趨勢持續在變化,比如說有YouTube創作者發現頻道的流量開始下滑,判斷可能是受到短影音市場的衝擊,使得YouTube長影片觸及率受到影響;影響所及的分潤變化,也間接導致部分頻道宣布停更,如眼球中央電台、狂新聞與這群人等指標性創作者。而隨著AI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更開始出現AI網紅、AI主播等角色,不僅造型吸睛,也避免了創作者的人設翻車。
精準廣告前景不明?品牌客戶面臨的夾擊
數位導流的兩大利器:程序化購買廣告與搜尋在2024年將面臨巨變。喧騰已久的Chrome將禁用第三方Cookie預計在2024下半年登場;近期,歐洲資料保護委員會(EDPB)宣佈禁止Meta旗下兩大社群平台:「Facebook」與「Instagram」在未經使用者允許下,追蹤使用者行為並投放「定向廣告」;最後,生成式搜尋體驗(Search Generative Experience)以AI生成摘要提供解答,取代搜尋結果列表,將改寫SEO生態。
處在資訊爆炸且注意力破碎的現今,品牌該如何討好消費者也成了一大難題。受到短影音的影響,消費者會在短時間內接收到大量的刺激與誘因,追逐多巴胺分泌的愉悅感,逐漸形成「抖音腦」;而為了讓消費者持續追蹤觀看,TikTok不斷地提供相似的內容,讓消費者沉迷其中,為了抗衡Meta也運用「為你推薦」來投其所好,導致社群平台不斷透過演算法「加厚」了同溫層。
「錢沒有不見,只是變成喜歡的樣子。」,呂佳純以「精緻窮」為例,當消費者被社群平台上網紅展示的精緻生活吸引,希望仿效卻超出自身經濟條件時,將發生預算排擠效應,認為只有被認定的「唯一」才是必須品。
但網紅的過度行銷也開始在社群上有了反撲,例如在社群平台Dcard上一篇引發1.5萬則留言的「有人跟我一樣討厭網紅團購嗎?」,消費者對於網紅發出的導購、團購與促購訊息感到疲乏,其雙面刃不僅導致品牌在沒有折扣時,產品較難銷售外,網紅更是被退粉、脫粉。
以EC為終點 重新佈局社群策略
呂佳純表示,品牌應轉換思考,視EC為終點,重新定義自媒體經營,讓品牌成為自家最強帶貨網紅。那麼品牌該如何挑出最適合發揮的社群平台呢?LINE雖使用族群龐大、環境成熟,但強勢品牌已進場。TikTok和小紅書雖使用量成長中,但尚未正式進軍台灣。因此她建議可以先從正在蓄勢待發的Instagram和YouTube下手,同樣具備使用族群龐大的優勢,且平台社群力強,又有部份電商功能值得期待。
「要有熱度才會有人來跟風」,在經營Instagram時,可創造專屬品牌Hashtag,並透過網紅策略佈局養出熱度,吸引消費者、KOC主動跟風使用,累積出品牌的Instagram口碑瀑布流,如#lushcommunity案例。
「長期效益的煉金術」,呂佳純以經營凱絡YouTube頻道的實際經驗,分享品牌應將YouTube頻道納入經營的理由:完善的搜尋功能、限定「自家商品」的購物機制,以及YouTube頻道訂閱者及觀眾皆能轉換為品牌再行銷(Retargeting)受眾。以凱絡「破存積撿找」心法搭配內容佈局,將可創造長尾效應,為品牌帶來長期效益,而非單次爆紅。
從數據應用找到商務創新關鍵
MESh+總經理 胡洸瑞
講師簡介:胡洸瑞在數位行銷傳播領域擁有逾26年經驗,透過真實電信數據及敏捷化行銷平台精準傳遞廣告,幫助品牌在數位佈局上影響受眾購買決策,為品牌找到生意突破的新契機。
品牌主透過線上銷售運作越顯興盛,儘管設有實體的品牌旗艦店和快閃店,也多是作為打造行銷熱點的媒介。今日,品牌更需要注重在自有數位溝通渠道,使得社群媒體不只要能宣傳品牌,更要能帶動品牌生意。
品牌、代理商、媒體與消費者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但消費者的注意力破碎、行為數據的難以取得、產業間的作業鏈斷層,不僅讓品牌在涉入消費者的生活時越發困難,也讓行銷落實面臨更多挑戰,比如說品牌與代理商無法精準掌握消費者樣貌、代理商的策略無法貫穿至媒體投放,與消費者接收媒體訊息時,僅能回收媒體效益而非品牌效益等。
因此,當多數品牌都已經開始邁向數位企業時,創新轉型就不該只是一個點,而是橫跨點、線、面的發展策略。其中,最為重要的是能夠提供高價值的「消費者洞察」,引導推陳出新的商業模式或應用。
推動以數據為核心的行銷傳播方案
SKYLENS 不同於以往的數據標籤,在符合個資條件的規範下,能夠精準捕捉用戶的線上及線下行為軌跡,並以超過20個跨渠道BI分析模組,依據產業個案的不同,投入不同的解法、掌握市場競合資訊,導出因應策略,能將品牌所需要的數據寅生到成效報告整合於數據儀表板中,幫助品牌、夥伴的整合行銷溝通應用。同時,#獨家專利 涵蓋率比對技術,還能進一步追蹤消費者接觸廣告後的行為洞察分析。SKYLENS將商業需求、市場情報、傳播目標成果巧妙的融在一起。
胡洸瑞表示,從品牌的現況到目標,可以透過數據分析出品牌不曉得的資訊、提升品牌想不到的價值,突破既有的框架,創造具體的差異化。以國際母嬰品牌為例,證明如何讓行銷與銷售接軌,與其能夠帶來的行銷效益。
在操作母嬰品牌時,經常會碰到幾個痛點,例如在新生兒出生率漸微的母嬰市場,要如何站上領先地位,或是如何精準找到生產前、生產後的準媽媽客群,以及品牌怎麼掌握既有品牌試用平台、通路(月子中心)資源情報。
對此,品牌能運用SKYLENS的數據服務來掌握母嬰族群的市場規模,且能將其大致分成三類:嬰幼兒用品核心族群、孕婦與嬰幼兒食品相關潛在族群及注重育兒資訊族群。藉由數據來分析核心族群對於各品牌的SOV(廣告曝光佔有率)、了解各族群的輪廓樣貌差異,並從網站造訪重疊率觀測各品牌競爭關係,以及透過站後足跡找出嬰幼兒用品客群消費型偏好。
品牌可透過數據探索,放大傳播應用,將可視化數據分析延伸至不同的應用層面,譬如延伸行銷策略建議,提早佈局年度大檔,以利提高銷售機會;或是從數據分析安排媒體策略,掌握競品主要消費者偏好,鎖定目標族群;亦或是進行有別以往的數據應用,具體認知目前市場的現況,帶動品牌的數據轉型。
拓展成果:浪漫台3線藝術季
在2023年的浪漫台3線藝術季中,將消費者的真實行為數據進行分析,以行為條件進行客製化的鎖定,如美食類、親子類、文青類與自駕類等,成功地找出藝術季的專屬受眾。SKYLENS運用最貼近消費者的真實數據規劃受眾精準投放、通路比對、輪廓分析,一路貫穿執行。
藝術季中,以主流數位媒體直接觸及目標受眾,溝通傳遞活動訊息,精準投放廣告;接著,追蹤廣告受眾是否有至活動會場參與,能夠檢視媒體成效,取得精確的行銷傳播效益;後可將到場的受眾再次進行輪廓分析,將數據再應用,優化未來策略。SKYLENS不只是引導參與活動,更從數據中分析實際參與的受眾。
零售媒體應用 數據驅動消費
全家便利商店商品本部副本部長兼整合行銷部部長 陳菀揚
講師簡介:陳菀揚自2003年進入全家便利商店股份有限公司任職,研發並推動多項整合性的服務產品如店到店、代收服務、代碼繳費服務、導入多元電子支付工具,透過數據分析推動多元的線上線下銷售模式。
便利商店除了要面對同行競爭,還有越來越多的外部挑戰,例如網路購物擁有更高的便利性及商品數,以及外送經濟讓消費者居家附近的超商受到競爭壓力。
對此,全家便利商店的應變方法為「快對應、慢工活」。對於慢工活,陳菀揚提到,做品牌一定不能快速對應,談的是信號如何編碼,也是一種信仰價值認同。超商品牌之間,貨架上的品牌很難差異化,也因此要做出自己的品牌,「雖然初期會很辛苦,但長期下來成本會降低。」
例如全家便利商店在初期推動「無添加產品」時,因為原物料採購成本高,沒有廠商願意配合,於是決定自己開始做起,慢慢產生消費者的價值認同,也讓更多廠商願意加入行列,原物料單價因此變得更便宜,使無添加產品的成本開始下降。
快速貼應時勢 創造全網共感
而在快對應上,「全家」透過科技成份,經由App會員與行銷活動的模組化及個性化,並且善用自有媒體,比起外部媒體須花費額外的溝通成本,來得快速很多。
陳菀揚列舉今年「全家」實作的案例,如每年7月11日是同業的重要活動日,因此在7月10日時全家小編透過臉書預告「隔壁同事生日」,有暗喻同行品牌意味。到了隔天,正式公佈「全家」內部真有一位同仁7月11日生日,並秀出他的身分證。為了歡慶他生日,會員消費點數兩倍送。而同業也對此在臉書善意回應,讓粉絲流量再漲一波。
另外還有今年爆紅的《山道猴子的一生》網路影片,主角的工作制服與全家便利商店相似,讓網友不斷敲碗「全家」如何回應。陳菀揚認為,雖然刻意跟風不太妥當,但依然選擇透過自媒體短文「我是FamilyMart,不是FartingMart #莫忘初衷」,來簡單幽默地回應時事;近期的茶碗蒸事件,也同樣貼出短文「全家的茶碗蒸最好吃」來呼應,短短幾個字都換來萬人按讚朝聖。
今年亞洲運動會期間,「全家」也學習鄉民梗,公佈「中華隊每得一枚金牌,就抽一台電視」,吸引80萬人湧進App抽獎。針對台灣滑輪隊壓線逆轉韓國選手的事件,也同步創作出「電視採到線」的梗圖,來比喻又有一台電視可以抽了!
結合線下媒體 精選品牌客群
除了網路,「全家」綜合一切線下資源作為自媒體溝通的範疇,在2023世界棒球經典賽期間與職棒啦啦隊合作為中華隊加油,包含主題包店、產品換上包裝(如三明治)、App集章、刮刮卡、LINE貼圖等等,也在店內的面板進行賽事轉播,並引起了網友搜集啦啦隊貼紙的風潮。
陳菀揚說明,「全家」店內的電子看板,可以分地區及時間播放訊息。在進行AB測試下,有裝面板相對沒裝面板的銷售業績增加10%,而定頻輪播(重點時段加強播放)則相對一般正常輪播,會增加17%的業績。
「全家」開放其他業者在店內的POS機、電子看板、App中做輪播投放甚至主題包店,可以選擇想要溝通的目標族群。如曾與按摩椅品牌合作,在一千間裝有LINE Beacon的指定店面做推播。
陳菀揚說:「可以將全家當作是網紅,一般網紅沒辦法告訴你多少人來買,但全家可以!」像是傳統的派樣模式,看到人就發送產品,而全家可以找出品牌欲接觸的族群,列出名單觸及App的會員,可以看到多少人點開訊息?多少人領取產品?取代過去的派樣模式。
用數據和AI「預判消費者的預判」
春樹科技副創意總監 吳昱萱
講師簡介:吳昱萱從廣告業務轉為創意企劃,從業務累積的策略經驗,擅於拆解客戶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服務過巴黎萊雅、立頓、黑人牙膏、Visa、家樂福、蘇菲、巨匠、王品、國泰產險等客戶。
在這個碎片化和追求有效傳播的時代,企業不僅需要擁有抓住消費者目光的創意,更需要有數據支持來指引創新方向。
春樹科技副創意總監吳昱萱表示,「創意是主觀,廣告人常常因為過往經驗和自身同溫層,在行銷決策上產生盲點。如何打中大部分TA的主觀認同,是身為創意的我每天都在思考的。」
她舉例之前操作過的家樂福中元節案例《一年一Do,平安普渡》,透過聲量數據找出「年輕人不是不迷信,而是相信的不同」,透過獨特的品牌故事和價值觀,打中大部分消費者認同,贏得消費者的關注和好感度。
「相信數據,迷信創意」是春樹的核心精神,吳昱萱表示要相信有數據輔助的創意,才能讓創意更具說服力。
「預判前先別急著預判」
數據如何幫助商業決策?
「數據,是能夠幫行銷人拓展決策視角的一個手段,透過數據可以重新檢視現階段的行銷決策是不是該調整。」
在面對即將來臨Cookieless時代,品牌更加注重第一手數據的收集、分析和應用。透過深入挖掘市場數據,全面地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市場趨勢以及競爭環境,數據洞察可以成為企業制定戰略、創新產品和服務的根本。
以即飲茶的案子為例,產品在上市一段時間後,從實際銷售的發票數據中,發現忠誠客戶的貢獻度遠大於一次嘗鮮客,便能在後續行銷規劃上對忠誠客戶做更有效益的投資。
以速食店的案子為例,一般的廣告較難精準地為「特定分店」做到導客,透過實體發票中的地理資訊去推測TA的生活圈,在受眾撈取上做到「商圈顧客」交集「產業顧客」,精準的投放下達到的績效相較於單純產業顧客,投報率可達10倍。
利用數據可以適時調整品牌不同階段目標客群,提早找到忠誠顧客與其溝通,企業能夠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行銷預算,達到更高的銷售效益。
在過去的行銷思維中,希望透過上層漏斗佔有消費群。然而,隨著上層媒體環境變得越來越昂貴,建議行銷人可以採用小模型的數據實驗,先透過消費者實際行為數據作為預測依據,實際了解後再回頭調整和優化策略,可避免主觀判斷的盲點。
AI如何幫助行銷人在工作上做預判?
過去,在管理口碑行銷時,通常是透過人工以土法煉鋼的方式進行日常監測,處理龐大的聲量來源,並產出客製化內容。然而,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其強大的學習和大規模數據處理能力為品牌提供了更廣泛、即時且原生的置入內容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AI與人腦的運行方式存在差異,因此與AI良好共事的關鍵在於理解AI能夠理解的語言。加上AI有時不太可控、隨時會改變、隨時會成長,品牌需要不斷跟進和優化,這是與AI共事的必經過程。
這個時代不缺資訊和創意,面對市場的多變性,品牌可嘗試運用數據和AI工具,鍛鍊洞察未來的能力,更靈活地應對市場變化。
透視數據下的商機
偉門智威商業策略總監 吳雋欣
講師簡介:吳雋欣擁有20餘年電子商務、數位行銷、數據決策行銷等跨領域經驗,致力推動數據化行銷決策與創意廣告間的接軌互動,積極推動品牌數據創新及顧客價值提升。
過去,平台被視為王者,然而現今品牌已具備自身的流量。這種轉變突顯了品牌在整個市場生態中的重要性,品牌不再只是依賴外部平台,而是能夠在不同通路中建立自己的品牌聲望。全通路策略成為實現品牌全方位發展的關鍵。
相比傳統的各通路設定不同行銷目標,現今的趨勢更強調消費者旅程的複雜性,要求提高效率。品牌策略已從以前的由上到下的制定,轉變為由下到上,由消費者的人物誌設定,進一步定調出品牌的價值主張。
在整個旅程中,透明度變得至關重要。品牌需要清晰地了解旅程的三個關鍵點:觸點、痛點和改進點。透過這三個點,品牌能夠更深入地與消費者互動,解決問題,提高品牌滿意度,並持續改進產品和服務。
B2C未來購物報告
在品牌發展中,數據扮演了關鍵的角色。首先,從產品解決問題的角度,品牌可以透過數據分析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和痛點。這有助於品牌調整產品策略,提供更貼近市場需求的解決方案。同時,透過從資料庫中挖掘消費者輪廓,品牌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目標受眾的特點,進而精準定位品牌的市場定位。
品牌價值主張是品牌區分於競爭對手的關鍵元素。信仰價值主張的力量在於能夠創造品牌的差異化。通過強調品牌所持有的信仰和價值觀,品牌能夠吸引共鳴,建立與消費者之間深厚的情感聯繫。差異化使得品牌在市場中更加獨特,提高了品牌忠誠度和吸引力。
而數據基礎建設在品牌運營中具有不可忽視的地位。整個系統可分為前台、中台和後台。前台直接與客戶互動,中台則在中間層進行資料處理和整合,後台則包含所有數據資料。
儘管三者皆重要,但中台在當今品牌運營中被視為最為重要的一環。中台的建置影響著消費者體驗,提供完整的中台能夠讓前台有更多的彈性,從而更好地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因此,數據基礎建設的完整性直接影響著品牌的靈活性和競爭力。
品牌經營竅門
在品牌經營中,軟實力的PDCA(Plan-Do-Check-Action)是至關重要的。首先,透過計畫(Plan),對會員活動進行固定策劃,例如生日禮物滿額優惠,實現自動化流程。接著,執行(Do)階段,通過整合前端流量,即時監控成效,以即時改進,確保品牌活動達到預期效果。進行檢查(Check)的階段,月底的報告和圖表有助於深入了解品牌活動的表現,並做出相應的調整與改進。
在社群方面,ARPU(單位粉絲的貢獻率)是一個關鍵指標。關注客戶轉換率,尤其是在成本增加、競價關係日益激烈的現今,成為提升社群效能的重要方向。
CRM分析透過對消費者的活躍期、沉默期、睡眠期和流失期進行分析,能夠更好地了解消費者的行為階段。這有助於制定不同階段的行銷策略,例如在活躍期可以鼓勵社交分享,提高品牌知名度。同時,了解消費者回購天數,可以在不同時期進行有針對性的溝通,提高回購率。
品牌需要透過回購率和回購金額等指標,找出客戶的價值。首購金額越大,意味著客戶回購的機率越高。基於不同價值等級的客戶,制定不同的策略,以更有效地經營和管理客戶關係。
提升品牌與消費者的連結,創造成癮性是品牌營銷的一個重要方向。通過小幅提升客單價,大幅縮短回購間隔,品牌可以實現與客戶的持續互動,建立長期的關係。這可以通過推出吸引人的產品或服務、提供獨特的體驗等方式實現。
共享電動運具 開啟ESG綠色運輸新解方
威摩科技執行長 劉于遜
講師簡介:劉于遜為一名連續創業家,擅長透過數據及資源整合,來應對快速變動的數位環境和虛實操作,所創辦及經營之公司皆有扎實核心策略和彈性應變市場之能力。
2016年,台灣首家共享機車品牌WeMo Scooter誕生,提供機車即時租借服務,目前在台擁有百萬用戶,提供超過6,000台共享電動機車,服務範圍涵蓋台北市全區及新北市、高雄市部分區域。在WeMo發跡的7年間,已減少碳排放逾356萬公斤,並累計逾1億騎乘公里數。
WeMo Scooter讓傳統的租賃變得更簡單、更方便、更綠能,過去租賃載具必須要注意不同店家的營運時間、門市據點與計費方式等,但WeMo Scooter不僅提供24小時的即時服務、車輛行駛紀錄,更能夠隨處租還,無需擔心甲地甲還、甲地乙還的複雜規定。
以最貼近消費者移動需求為出發點,推出了全台首創共享機車訂閱制「WeMo PASS」,串連日常的食衣住行生活圈,讓消費者在安心騎乘WeMo Scooter之餘,更能享受生活好康回饋。
2022年起,WeMo不只做「共享機車」服務,更將服務「共享」給合作夥伴。藉由WeMo RenTour(旅途)打破單一品牌共享運具界限,以智慧車聯網技術整合跨運具與租賃品牌的共享運具服務平台。消費者可透過WeMo即時預約汽車服務,其範圍涵蓋全台六都外加四個縣市,分別為新竹市、新竹縣、彰化縣、花蓮縣,WeMo RenTour(旅途)將提供跨二輪、四輪的載具服務,且將陸續與各大租車品牌合作。
WeMo雲端化智慧交通解決方案
現代人追求「數位生活」以及「便利」的同時,WeMo讓綠色共享成為了都市生活的一部份。劉于遜分享,隨著智慧型手機的興起,使得Z世代的生活習慣發生改變。因此,WeMo Scooter利用車聯網技術,提出專屬於Z世代消費者與永續環境為中心的城市移動出行解決方案。
消費者、載具與數據三者築成的雲端化智慧交通解決方案中,WeMo不斷地思考如何讓消費者獲取更好的服務,透過消費者欲使用達成率,與各區域價值分析,確保提供給消費者最佳的使用體驗。
比如說,當消費者騎乘WeMo Scooter發生事故的當下,WeMo可即時偵測車輛狀況,如煞車使用狀況、是否產生撞擊,此舉不僅能讓消費者的騎乘更安全,也能釐清事故糾紛。
讓共享融入生活,WeMo提出專屬的智慧停車場,以解決消費者停車痛點,也釋放出更多的城市空間。同時,WeMo Scooter也不斷地升級,與Google ARCore Geospatial API攜手合作,推出AR街景還車找車服務,讓消費者在尋找WeMo Scooter時能夠越來越輕鬆與便利。
而5G世代的來臨,也讓「V2X communication(車聯網)」帶來更安心、安全的出行體驗,像是在WeMo Scooter上裝載PM2.5空污/洪水/路面平整等多樣偵測器,透過消費者的騎乘移動、24小時的車流狀況偵測與即時影像偵測,後交給AI人工智慧分析,未來將能更精準地取得車流、天氣等城市趨勢預報。
台灣2050淨零排放轉型
「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
2022年3月,國家發展委員會公佈「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其中規劃十二項關鍵戰略,期望可藉由「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等四大轉型,落實2050淨零轉型目標。
對此,WeMo規劃與公部門協力合作,接住民生需求,完成第一/最後一哩路。不僅整合各種大眾運輸、完善共享載具的基礎建設與維護,也會逐年增加共享載具的專屬停車格,加速交通行動服務MaaS的普及等,讓消費者可以輕鬆規劃從出發地到目的地之交通路線,無縫轉乘。
WeMo的智慧城市致力於讓城市生活更加美好,打造綠色運輸的生活型態,也期許能為更環保、更智慧的世界,盡上所有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