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號566期動腦雜誌)
母親節剛過去,在這世人最重視的親情節日,不論多忙,總會買束康乃馨花,寫感謝卡,購禮物,或邀媽媽吃一餐飯。如不住一起或在附近,也會打通電話問候及祝福媽媽一聲。
約十年前,一位台灣青年在日本卡片手繪藝術比賽中得獎,得獎的作品上畫了一隻企鵝,企鵝身上羽毛一點一點班痕,它嘴上咬著摺紙飛機。
仔細看這些羽毛上班痕,竟然是一雙雙眼睛,佈滿企鵝全身。羽毛上的眼睛代表什麼?他沉重地道出心中深處的傷痛。
父親在他讀小學時過世,母親患有精神病無法照護,被送到育幼院。育幼院照顧他生活起居,但他在學校中或校外,卻常遭受別人異樣的眼神。班上有東西不見時,總躲不開嫌疑的眼光,被查書包。育幼院經濟拮据時,他不好意思打開便當,怕被其他同學笑。畫中這些眼睛,代表他過去成長中受歧視的眼光,彷彿一個個貼在身上的標籤,留下滿滿的傷痕。
企鵝嘴上咬著的摺紙飛機又代表什麼?他說育幼院的小孩期盼被平等對待,有一樣追求理想的權利,摺紙飛機代表著他內心的嚮往。育幼院被稱呼「媽媽」的院長,在日常中觀察到他在畫畫時快樂與自在,且散發出自信,於是鼓勵他朝繪畫方面努力。他後來就到日本漫畫專業學校半工半讀進修,畢業後在日本知名的漫畫公司成為動畫師。
他的企鵝作品感動了評審,看見他內心的傷痕及夢想的渴望。得獎後立刻將作品卡片寄回給「媽媽」作禮物!他要將榮耀歸給上帝及帶他長大的「媽媽」。因為育幼院的老師及「媽媽」鼓勵他說:「你是上帝創造的寶貝!」他身上雖然有傷痕,但仍要飛翔尋找自己的夢想。
這位「媽媽」是由香港來台灣,接下育幼院工作,50年來無私奉獻一生的傅碧霞女士。她,讓上千位孩子有了「媽媽」,使他們在天父與媽媽的愛中,健康平安長大,追求人生的理想,成為社會出色的貢獻者。傅女士二年前回天家,但她對孩子的話依舊留在人間,她說:
「我要求你叫我『媽媽』,那是因為我知道『媽媽』對你我是甚麼意義。
對你,是一種失落父母後的幸福;對我,則是一份責任。謝謝你們叫我『媽媽』。」
作者為台大管理學院GMBA教授、新娘物語雜誌社董事長
曾任:亞太電信執行長、太平洋證券
執行長、恩友愛心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