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號551期動腦雜誌)

春節年初二,2022年2月2日,是一個難忘的日子。不只因這日子有五個2,加起來十全十美,而是這一天,臉書Facebook(2021年10月更名為Meta Platforms)公佈去年第4季財報、年報及2022預測。臉書是世界社群平台龍頭,而其98%營收都來自數位廣告。

2月2日下午4點,美國證券交易市場結束,4點05分,臉書在納斯達克交易網上公佈第4季及去年度財報,不到半個小時,臉書盤後交易價格直落了20%。第二天股市開盤後股價繼續下跌,僅一天慘跌26.4%,市值少2513億美元(約7兆台幣),創美國股市歷史最慘記錄。

 

為什麼?其一是臉書令人失望的營運及獲利成長。第4季成長率比(今年/去年),營收: +20%/+35%,獲利:-8%/+17%,上季臉書使用人數,是創立18年來首見衰退約百萬。

但令市場最擔心的是有關數位廣告未來成長的警訊。因為2021年4月蘋果手機要求應用程式(App)或網站(Websites),給予使用者有權利拒絕個人的使用資訊不被追蹤。使用App 時,彈跳出提示,詢問使用資訊是否「允許被追蹤」:「要求App不要追蹤(Ask App not to track)」或是「允許(Allow)」?

據美國手機App 分析統計,使用者被問上面的問題,有83%選擇「要求App不要追蹤」。導致臉書不能像以往那麼容易蒐集個人使用喜好及習性等資訊,來發送個人化廣告。這正是臉書及其他數位廣告業者,所面臨的挑戰,難怪臉書預測其2022年收入因此將減少100億美元。

個人選擇「不要App 追蹤」保護隱私權是好事;數位廣告利用使用者資訊,精準有效發送個人化廣告,讓消費者快速找到需要的產品或資訊也是好事。但當使用者對App 選擇不要追蹤,投放廣告與使用者的關聯性將會降低。瀏覽、點擊、轉換率、廣告投放報酬率都隨著降低,使得廣告成本增加,對消費者也未必有利。

兩者間取得平衡點,或尋求創新模式,是2月2日臉書事件給我們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