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0)2月28日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聯手通過《台灣旅行法》,4月10日《台灣關係法》生效39週年,台美關係真的向前跨進一大步?

楊憲宏曾與美國副總統彭斯共進早餐,席間副總統提到「信仰」(faith)這個字數十次,並強調:「信仰是整個執政的核心元素。」(圖:Brain.com.tw)

(2018-04-10)2018年4月10日,正是《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 TRA)》生效39週年,福爾摩沙教室請到資深媒體人楊憲宏,在台灣人權文化協會北台灣辦事處,以「歡迎川普總統訪台」為題,談談《台灣關係法》及《台灣旅行法》對台灣的重要性何在。

1979年,美國政府終止與中華民國政府間所有正式外交關係,轉而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當時,美國總統吉米‧卡特(Jimmy Carter)簽署了《台灣關係法》,規範台美日後在商業、文化間關係。

 

而就在2018年2月28日,美國國會又通過對台灣極具戰略影響力的《台灣旅行法(Taiwan Travel Act)》,並於美東時間3月16日,由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簽署生效,旨在促進台美高層交流,是繼《台灣關係法》後,第二部與台灣相關的美國國內法。

到底兩部法案如何影響台灣前途,台美關係是否向前邁進,台灣的國際地位是否因此有所改變?楊憲宏特別提到《台灣關係法》第二條第三款,它保障的是台灣民眾的人權。

台灣關係法第二條第三款:
本法律的任何條款不得違反美國對人權的關切,尤其是對於台灣地區一千八百萬名居民人權的關切。玆此重申維護及促進所有台灣人民的人權是美國的目標。

楊憲宏簡單解釋許多人因新聞報導造成的誤會,認為《台灣關係法》就是台灣向美國購買武器的法律,但在法條中明確寫到,美國將繼續「提供」防衛性武器給台灣。他認為,台灣人應該基於《台灣關係法》來增強與美國間的往來關係,它是個「解釋」的法律,這也是美國政治的「彈性」,而《台灣旅行法》就是一大成果。

海洋資源的經濟價值
每天行走於台灣海峽的船隻、商船,數量相當可觀,更遑論空域,身為商人的美國總統川普,或許看上的是這片海域的經濟價值。楊憲宏表示,某種程度來說,《台灣關係法》的制定,為的就是要保護台灣海峽,但又不能只保護這片自由海域,而不保護島嶼,為了不讓台灣海峽成為中國內海,才頒布此法;直到現在,歐洲、日韓等國,對於這片海域,也都非常關注。

除了台灣海峽外,太平洋可說是21世紀最具價值的海域,中美兩國都覬覦著。楊憲宏以圍棋的概念來形容,中美兩國各持太平洋一方,而台灣位置則在「三三」的位置,既然美國已下了這步圍堵棋,中國想突破太平洋確實非常有難度;對此,中國才發展「一帶一路」,試圖從印度洋突圍,這步棋當然也在川普的預設之中,2017年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裡,他期待能為印太地區(印度洋與太平洋)帶來經貿成就。

「America First」,人權第一
生活在中東的庫德族,雖然有自己的語言、文化,卻因生活在不同政體之下無法建立國家。美國與庫德族間並無任何法律約束,卻在庫德族受到鄰國攻擊時伸出援手,楊憲宏解釋,只要表達捍衛自己家園的決心,美國便會出手,因為這就是它的價值。「America First」並非美國第一,而是從人權的角度審視,作為世界強國,美國認為自己有義務保衛這樣的權力。

去年,楊憲宏前往美國國務院,與會中他提出「李明哲事件」,並以《台灣關係法》說明來意,離去前,一位官員對他說:「若你未來遭到任何騷擾行為,都是侵犯美國主權。」對美國來說,《台灣關係法》就是美國國內法,就是主權。

楊憲宏強調,台灣不能自處在「中立」立場,否則將置《台灣關係法》何在,也曾有國會官員對他說:「中立,意味著向美國say goodbye。」

「在數位極小化的科技世代,我們都掌握到邊,卻沒有得到精髓」楊憲宏說,「集體智能」是國家發展的基礎,而非經濟,現在的台灣太過專注政治議題的改造,卻忽略了專業領域的深耕,期盼政府能重視。

《台灣關係法》、《台灣旅行法》橫亙在台美之間,對台灣而言,也許是個機會,面對在國際局勢及全球貿易不斷壯大的中國,楊憲宏認為,中美間的貿易大戰很快會開打,有意識、有信仰的國家將組成國際聯盟,而台灣勢必會像這樣的秩序靠攏,但在這之前,台灣還有一段路要走。


楊憲宏主題演講,透過福爾摩沙教室Facebook粉絲頁面,進行直播。(圖:Brain.com.tw)


直播影片請點這裡

延伸閱讀
國際法的故事:既要追究,也要追殺​
國際法的故事:島國台灣應正視海洋主權
國際法的故事:從航空仲裁看空域主權​
國際法的故事:台灣可主動控訴危害資源的國家 
國際法的故事:從「溫布頓號案」認識國家
國際法的故事:從「台灣無國籍」冰島事件,認識台灣法律地位 
翻轉台灣的起點 台大探討鉅型經濟犯罪
翻轉產業的產業
產業翻轉:「門,開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