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3)邁向2017年,在不景氣的經濟環境下,行銷的要求會變得更嚴苛,對於2017年的行銷趨勢,筆者有以下的看法:1、數位行銷要擴散更要銷售、2、網路影片盛行、3、數據的意義大於數據的數量。
新的一年開始,先祝各位朋友新年快樂,2017年事事順心。新的一年開始,各種總結2016,預測2017的文章開始出現,筆者也不免俗的,為2017年台灣的行銷趨勢做些預測。
筆者於去年曾撰文「2016年行銷趨勢分析」,預測了2016年的行銷趨勢,包括數位行銷工具的重點在互動、內容行銷不是廣編行銷、平台需要整合、沒有數位與非數位等四個趨勢。經過了2016年,結果如何呢?
1、 數位行銷的重點在於互動:
這一點相信各位朋友已有同感,各種社群媒體、網紅直播等現象,都說明了數位行銷已不是「廣告」,而是要與受眾「互動」,像是全聯中元節的互動式社群影片、一群人、486先生等社群影片,都說明了光是被「看到」已無法發揮數位行銷工具的特色,要讓受眾能有更進一步的動作,才是數位行銷與傳統行銷的最大差異;
2、內容行銷不是廣編行銷:
數位行銷的重點是互動,這同時也連動到內容行銷不是廣編行銷的觀念。的確,仍有許多品牌雖然投注大把鈔票在數位行銷工具上,但仍把數位媒體當做「廣告平台」,總是以「品牌」的角度來提供「內容」,以致於在數位上的表現仍是「廣告」,雖然高喊內容行銷,但做的卻仍是廣告概念出發的內容,即使藉由數位行銷工具的龐大接觸度,但得到的效果卻極其有限,甚至歸究於數位行銷無用,事實上,如果只是把廣告放在數位行銷工具上,那麼數位行銷工具就只是「數位媒體」,看到的是很高的瀏覽量(impression),但卻沒有看到下一步的行動,如此的數位內容仍是消費者不感興趣的「廣告」,更談不上要讓受眾願意互動;
3、平台需要整合:
平台若只是愈做愈大而無整合,那麼會讓規模壓跨平台,而且經營難度會因為平台的成員愈來愈複雜而難以為繼。
當FB影響力愈來愈大,就有人把FB上的「散客」集結起來「銷售」,用C2C的力量傳播訊息;又如部落格的生態中,除了大牌的部落客外,也有許多小部落客被整合起來,螞蟻雄兵的力量及影響力,未必比一隻大象要差;
4、沒有數位與非數位:
數位行銷太重視「工具」而非目的的結果,已讓許多被「用慣」的工具,被企業主覺得看不到效果。其實行銷從來沒變過,確認目標對象,找到可以接觸目標對象的工具,不管是數位還是非數位的行銷工具,只要能發揮效果,都會是好工具。
邁向2017年,筆者認為大趨勢沒有太大的改變,只是在不景氣的經濟環境下,行銷的要求會變得更嚴苛,因此,筆者對於2017年的行銷趨勢,提出以下的看法:
1、數位行銷要擴散更要銷售:
數位行銷工具的特點是可以追蹤成果,當經濟不景氣時,廣告主的投資會更趨於銷售導向,因此,每一分錢對於銷售的幫助,將會被斤斤計較,而數位行銷工具的「量化」效果,如何與銷售串連或證明產生關連,會是數位行銷的下一個關卡;
2、網路影片盛行:
當FB加入影音戰局,代表著一般的圖文已難滿足受眾的需求,而FB也鼓勵影音作品,加上寬頻帶來的充裕流量,更鼓勵影音作品的產出,如何快速且低成本的製作出引起注意的影音作品,會是數位行銷下一個戰場的開始;
3、數據的意義大於數據的數量:
數位的世界充斥著數據,但解讀數據比擁有數據更重要,如何就行銷執行前後的數據加以解讀,並且提出相對應的作法,會是在「大數據」說了幾年後,真正能影響行銷作法的關鍵。
其他如網紅、直播、AR等2016年的新寵,筆者反而覺得在2017年會有個轉折,這些紅極「一時」的產物,若不能在數位行銷的角色扮演中發揮實質的作用,就只是消耗預算的「嚐鮮」,即使熱熱鬧鬧的闖出一些名聲,們對於銷售的幫助卻是有限,在成本效益的考量下,終難成為行銷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