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3)對廣告主來說,擁抱數位潮流早已不是新鮮事,但該如何精準的擁抱和掌握消費者 ,進而找到商機 ,始終是值得持續探討的議題。

圖片來源:蔡阿嘎Youtube頻道

Google在台灣十年了!這十年來,隨著網路、行動裝置快速普及,無論媒體使用行為或是廣告市場都逐漸從「傳統」媒體的電視、廣播、平面轉向「數位」的網路、行動廣告。

對廣告主來說,擁抱數位潮流早已不是新鮮事,但該如何精準的擁抱和掌握消費者 ,進而找到商機 ,始終是值得持續探討的議題。Google也分享以下三大策略方向:

一、數位影音當道 精心設計內容傳遞品牌精神

隨著行動裝置普及和網路影音觀看時間的成長,YouTube也逐漸成為台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據Google內部數據資料顯示,平均每次觀看YouTube 影片的時間超過40 分鐘,並透過YouTube獲取休閒娛樂、產品資訊或者學習新知。這股風潮,不僅帶動內容擁有者像是電視台、唱片公司、電影公司經營YouTube頻道,品牌經營者也積極投入YouTube影音廣告。

由於YouTube廣告是可以跳過,觀看者有權利選擇是否觀賞,使得品牌更需針對YouTube的特性設計故事橋段、佈局焦點,再配合上YouTube結合影像和聲音的特性,讓內容更加豐富且吸引觀眾眼球。

根據2016年5月YouTube與易普索市場調查研究公司(Ipsos) 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網友在YouTube看影音廣告時,94%的眼球都專注於廣告本身。此外,數位影音廣告更可以藉由增加互動功能,讓觀眾觀看廣告,產生購買慾望的同時,透過互動字卡,直接連到電子商務介面購買商品,加速完成消費流程。

此外,YouTube上長秒數的品牌故事、系列廣告,也讓品牌有更好的機會,傳遞品牌故事,溝通很深層的品牌精神、價值。例如統一麵所製作的「小時光麵館」系列影音,不但在YouTube上廣受歡迎,更贏得坎城金獅獎。

二、掌握「關鍵決策點」 跨螢搜尋是現在更是未來

「搜尋」也是網路時代重要的使用行為,且頻率與日俱增。在網路上搜尋,對消費者來說,其實是非常即時、有特定目的、具有在地性,且帶有潛在消費意圖的行為,而這個搜尋的時刻就稱為消費者的「關鍵決策點」。

做為一個品牌或商家,該如何抓住正確的時間點,提供消費者相關資訊,以達到行銷的目的,以下就有三個重要的「關鍵決策點」,可作為品牌思考的方向:

1、「我想動手做 (I-Want-to-Do)」時刻:當消費者想自己動手做像是煮菜、修腳踏車、組裝用品、或是學習化妝技巧的時候,他們會上網搜尋相關資訊,而教學影片往往是最受歡迎的學習方式。

2、「我想要前往 (I-Want-to-Go)」時刻:消費者想前往餐廳、景點或是休閒娛樂場所,只要拿出智慧型手機搜尋便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答案,因此地緣相關的搜尋(如:我附近的電影院/商店等)都是很好的機會。

3、「我想要購買(I-Want-to-Buy)」時刻:當消費者上網搜尋某商品的評價、價錢、購買場所等,便是給品牌最明顯的暗示,因此在這樣的時刻,品牌更要把握機會。

三、「精享族」崛起 數位工具如何找到他們?

隨著網路使用行為成熟,根據《台灣數位消費者研究報告》,Google定義出一群不分年齡、性別或社經背景的「精享族」,這些人懂得「精明消費 享受生活」,不但購買力強且網路參與度高,喜歡上網搜尋資訊,並願意分享。

研究報告內容顯示,有高達 75%的「精享族」在購物前會先透過數位管道做功課,約 66%的「精享族」花費在數位平台的時間多於實體店 。另外,「精享族」在看完 YouTube 影片後,有 68%會查看相關網站與資訊 ,67%會前往實體店,更有 64%會實際購買產品。從這些數據都可看出Google搜尋與YouTube 都是有效驅動「精享族」展開消費行動的起點。

Google建議廣告主,運用既有顧客資訊與即時數據,透過程序化購買 (Programmatic) 廣告,找到這些消費者,挖掘他們即時需求。

1、掌握消費者的「熱情」(Passion):透過分析消費者的數位軌跡,掌握消費者熱愛的事物或主題,讓品牌鎖定對特定項目有興趣的消費者,也更有機會產生共鳴。 

2、抓住消費者的「購物意圖」(Intent):透過分析消費者的網路行為,可再進一步區分出,使用者僅是好奇、喜歡某項產品,或是真正有購物需求。當廣告主的目標是刺激銷售業績時,就可以透過正確的數位工具與策略,讓廣告精準出現有購物意圖消費者的面前。

3、善加運用既有顧客資訊「個人化」(Personalization):運用已經掌握的顧客資料,可以精確地在網路各平台和忠實顧客互動、傳遞客製化訊息,甚至透過類比資料掌握相似背景的目標族群。